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处:抉择法无我的最好方法

    空性,若能如此修持,功德是不可思议的。修持念处,可以趋入圣谛,这种必要性在《辨中边论》中也已经讲过[《辨中边论》云:“为入圣谛,修念住应知。”]。   以上介绍了修念处的必要性及其修行方法。...   抉择法无我有几种方法,最好方法就是念处[唐玄奘翻译为“念住”,实际上念住、念处都一样]。以念处来分析诸法空性寂灭,就叫法无我,如《金光明经》云:“五蕴舍宅,观悉空寂,是名法无我。”法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念处|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2281833749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

    初转法轮   佛陀在初转法轮中开示圣谛。诸位大都知道,圣谛就是苦圣谛、集圣谛、灭圣谛、道圣谛。 根据我们在西藏版所发现的经典,佛开示圣谛时是依三个因素:真理本身的性质、功能和结果。 圣谛确实很深奥,因为整个佛法教理都可以用圣谛来呈现。我们所追求的快乐〈灭〉,而快乐则是修行〈道〉这一个因的果;我们所不要的是痛苦〈苦〉,而痛苦也有自己的因〈集〉。   因为圣谛很重要,我常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243602.html
  • 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差别

    无量劫,有的想即身成「佛」。不屑于在这一生证得「向.果」。 中心思想 圣谛、八正道 六度、万行(杂学杂行) 佛陀初次说法即说中道、圣谛 戒律 在家:五戒、八戒 比丘:227戒(戒条部分) 在家:五戒、八戒 比丘:250戒 后期佛教禁止白衣阅律 禅定 止禅:禅、八定 观禅:理路清晰 止禅:禅、八定 观禅:理路不清晰 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847996.html
  • 浅谈断三结

    怀疑真的有方法(圣谛、八正道)可以让我们依循修行而达到与佛同等的解脱境界,疑僧则是怀疑透过六和僧团的运作是修行的良方。对三宝不疑的人相信人的困境、悲哀与无奈是可以解决的,但有些人却认为人无法从困境中...祈求神、崇拜神。佛教则认定人可能解脱,但要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,不断地实践圣谛、三十七道品。实践者若也愿意依照六和僧团的组织方式来修行,彼此用平等的、自主的、民主的方式互相切磋,互相提携,来展现无我的...

    江焕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3853125.html
  • 四谛——开启智慧之门

      佛陀最初宣说的法是“圣谛”,因其“真实、揭示真相”而称为“谛”,因其超越一切平凡庸俗的迷乱谬误,称其为“圣”。   一、苦圣谛:世间一切都是苦的本性的真相。   世间一切都是苦的本质,这...熄灭了。   这时,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佛陀的第四个圣谛:灭苦之道。   、道圣谛:我们所必经的灭苦之道。   诚然,我们每个人都在逐渐的长大,幼年的很多痛苦现在都化为会心的微笑,但是我们却不断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3454280.html
  • 破成实思想

    “成实宗”是依据《成实论》而立宗的,《成实论》是佛灭度后九百年内,一切有部学者鸠摩罗陀(译童首)的弟子,诃梨跋摩(师子凯)所造,有十六卷,二百0二品,依圣谛为宗(分五类说明教义),成实宗的学者认为...是所成之理,即圣谛。  既然跋摩破斥毗昙八犍度论,又淘汰了小乘五部,那成实论之根本依那一部而立?此答有种可能,第一种说法,选择各家正确的理论就采用,舍弃众师之短处,采取各部之长处;第二种说法,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4654685.html
  • 六道轮回的真实面目

    ,入圣 ( 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 )之境界,那么凡夫永远是凡夫,绝对没有超越六道的可能。   由迷到悟,先要修圣谛的理法,由圣谛可到悟道之彼岸。   第一果位是须陀洹,也就是进入圣果的初位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3455687.html
  • 佛教与阿Q精神

    一种文化,我是敬仰的。  佛教是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痛苦之道,佛教主张慈悲为怀教人向善潜心修行总是利人利世的。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“圣谛(苦、集、灭、道)”、“十二因缘”和“八正道”。“谛”的意义就是真理,而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。北京西山辽代建的佛牙舍利塔,其砖上刻着一首缘起偈:“诸法因缘生,缘谢法还灭,吾师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”古代佛塔一般都刻着这首偈当作舍利供奉,因为佛说过“见缘起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5656626.html
  • 十二因缘概说

    苦的境界 — 灭谛。   反过来推论,我们便会明白诸苦息灭的境界是如何达到的,亦即灭苦的次第方法 — 道谛。   故此,我们可以知道十二因缘包含了圣谛教义在内,亦即苦的本质及其来源与无苦的境界及达到...原理,我们便可以体悟到世间的本质便是苦,同时也会知道这些苦的来源及其流转运作的规则。   佛陀在二千多年前,曾多次开示圣谛教法。这四个圣谛是苦谛、集谛、灭谛及道谛。苦谛教授世间的本质是苦;集谛教授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1156781.html
  •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——昌如

    佛陀所宣讲的重要理论就是圣谛,即是苦谛,集谛,灭谛,道谛。然而此中苦谛的含义并仅仅是指苦,而是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,也就是苦苦(生、老、病、死等所引起的无常变迁之苦),坏苦(情境变迁失去所引起的苦)与...。事实上,后来所有的佛教宗派,都离不开“破执”这个核心,而破执的方法就是直面当下,而放弃或逃避最多只能压制执着,而不可能破除执着。实际上,在圣谛中佛陀宣说去除无明的方法就是八正道,即是正思、正见、正...

    昌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2966550.html